随着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任期在今年年底结束,下一任人选很可能首次通过公开竞聘产生。
在获得新西兰总理约翰·基的提名后,今年66岁的该国前总理、现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海伦•克拉克(Helen Clark)周一在纽约宣布竞聘。《卫报》认为,她的高调亮相有望增加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首次任命女性秘书长的压力。
克拉克在1999年至2008年任新西兰总理,在9年混乱的政局中屹立不倒,赢得了「战士」的美誉。《卫报》说,她的从政经历也被联合国高层视为符合这个世界组织的领导人要求。2009年4月27日,克拉克正式就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在过去7年里,她通过大幅砍掉预算证明了自己,这被认为会获得美国的宝贵支持。联合国会费根据各成员国的经济实力进行分摊。2013年至2015年间,美国负担联合国预算的22%。
目前围绕着潘基文继任者的争论集中于一个问题:是否会打破天花板,见证联合国的第一位女性领导人诞生。
去年12月,联合国大会主席莫恩斯•吕克托夫特、时任安全理事会主席以及美国大使萨曼莎•鲍尔给各成员国写了一封联名信,敦促他们提名女性候选人。另外,一个名为「Equality Now」的网上活动也吸引了3万多名支持者。
但克拉克强调,自己是最佳中性人选。「我从不寻求作为一名女性进行竞选,」她说。但她也补充道:「我想看到女性在每一个领导岗位上都有公平、平等的机会。」
彭博社援引纽约城市大学学者Jean Krasno的话说,「现在的时机正好,女性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在各个重要的领导岗位上发挥巨大作用,因此说女性候选人不足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根据《联合国宪章》,联合国秘书长由安理会推荐并经联大任命。在正式投票中,如果五国有任何一国反对,候选人就不能当选。另外,为了平衡各国利益,该职位一般以中小国家的候选人为主要参考对象。在该组织70年的历史上,包括潘基文在内的8名秘书长都是在五个常任理事国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后决定的。这届竞聘可能是该职位在透明度上的一点进步。本届联大主席、充满改革意识的丹麦政治家吕克托夫特首先提出调整任命程序,目的是让选举过程更加透明,接受公众的监督。
吕克托夫特还设立了个网站,上面有各候选人的简历。候选人还被要求提交一份2000词的文章介绍自己,下周他们将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的托管理事会接受提问。
在为期两个小时的过程里,来自各成员国的大使,以及联合国以外的非政府组织、商界代表及个人将不断向他们问问题。随后,竞聘者将分别在4月(纽约)和6月(伦敦)参加两场公开竞聘活动。7月份,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将对人选展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