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编译)根据华盛顿州商务部无家可归青少年预防与保护办公室(Office of Homeless Youth 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OHY)在二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从2016年到2022年,华盛顿州青年无家可归问题呈现下降趋势。
OHY报告中提到,在过去的几年中,经历无家可归的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的数量减少了40%。根据报告,2016年该年龄层的无家可归者的人数为23,961人,而到2022年,这一数字减少到14,410人。
然而,在青少年无家可归人数减少之前,从2015年到2019年间,这一数字几乎翻了一番。为了应对这个问题,OHY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在10个县设立灵活的资金转移计画、推出由曾经经历过无家可归的年轻人领导的州级预防策略,以及投资于保障年轻人在公共福利系统中得到关怀的措施。
华盛顿州一半以上的无家可归青年是BIPOC
该机构的报告指出,在2022年经历无家可归的人群中,有一半属于「黑人、原住民和有色人种」(BIPOC)。此外,超过十分之一的人是LGBTQ+社群的成员。但OHY补充说,由于大多数人的性取向数据未知,这些数字可能被低估了。
超过三分之一的年轻无家可归人群为残疾人士,而超过十分之一的人是孕妇或已育有子女。
一位女青少年(酷儿和/或跨性别者,也是黑人、土著和有色人种)与OHY分享了让他们无家可归的不幸故事的一部分。
这个人在报告中说道︰「我希望我的故事以某种方式传播出去。我希望它能帮助别人。在发生的每一件悲惨事情中,我唯一感受到的就是这绝不能再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我被虐待和软禁……这绝不能再发生在任何其他人身上……在整个过程中感觉非常孤独……这在情感上对我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伤害。我希望能够帮助其他有类似经验的人,让他们知道自己并没有疯癫,让他们知道他们并不孤单。」
OHY报告中指出了两个导致年轻无家可归者面临困境的主要系统性障碍,即缺乏经济负担得起的住房和心理健康危机。此外,该报告还称,社区对于未成年怀孕或育儿的服务不足。
另一项引人注目的统计数据是,夏威夷原住民和其他太平洋岛民年轻人以及黑人和非裔美国年轻人面临无家可归问题的比率远高于白人年轻人,分别为9倍和7倍。这突显了不同族裔群体之间在面临无家可归问题上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我们的身体,我们的故事》(Our Bodies, Our Stories)是由城市印第安卫生研究所(Urban Indian Health Institute)于2018年发布的一份报告,该报告详细描述了美国土著妇女面临的暴力和困境。报告指出,他们访谈的原住民女性中,有一半以上缺乏固定住所,而几乎所有受访者(94%)曾经遭受性暴力或受到威胁。
OHY呼吁制定一项针对歧视问题的计划,以确保所有青少年都能获得平等的待遇和支持。报告强调了制定一项州级平等战略的必要性,这个战略应该是一致的、可衡量的,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普遍主义方法。
一位人士告诉OHY,在解决年轻人无家可归问题时,需要倾听年轻成年人的意见声音。
一位已为人父母的QTBIPOC年轻人说︰「我们感激大众听到我们的声音、故事和见证。如果年轻人感到自己的声音没有被听到,他们很可能会感到失望,并可能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产生极端的后果。」
OHY在报告中提出了几项建议,以应对青年无家可归危机。其中一些包括投资青年计画、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资源、为年轻人创造有意义的就业机会和改善与学校和大学的关系,以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建立稳定的生活和未来。
另一位BIPOC年轻人告诉OHY︰「提供足够的资源、有效执行政策和行动,以及加强社区参与,都是消除无家可归问题所需的步骤。将问题分解成更小的组别并采取针对性的行动将有助于更有效地解决整体问题。」
Photo by Gene Brutty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