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本月14日以来的一系列地震中,目前共有45人遇难。遇难者分布在熊本县的益城町及南阿苏村等7个市町村。目前,南阿苏村仍有8人下落不明。搜救活动仍在争分夺秒地进行。
据悉,43名遇难者分别如下:测得地震震度7的益城町,遇难者最多,为20人;在前天的地震中,测得震度6强的南阿苏村迄今为止共有9人遇难。除此之外,还有西原村5人,熊本市4人,嘉岛町3人,八代市和御船町各1人。
此外,据熊本县政府消息,截至19日下午1时半,南阿苏村共有9人失联,熊本县广大地区受伤人员众多。截至18日,共有重伤人员204人,轻伤851人,共1055人。
另一方面,在接连发生大规模地震的熊本县等地,地震活动依然频繁。日本气象厅的数据显示,在14日发生第一次地震后,震度在1以上的地震发生了600余次。考虑到灾情较重,日本防卫省计划将参与救灾的自卫队员从2万名增加到2.6万名。
幸存者艰难应对物资短缺
熊本西南部受损的机场恢复运行,幸存者在汽车和疏散中心里又度过了一夜,不敢回到受损的房屋中。熊本是此次受地震影响最严重的地区,目前仍频频发生余震。
「真的很难,」一名女性对日本朝日电视台说道,她的孩子两个月大,盖著毯子睡在她旁边的地面上。
熊本地震后,超过11万人离开家,在体育馆等避难所躲避余震及其他次生灾害,因为集中避难地点人满为患,许多人选择在自家的车里避难,从而引发「经济舱症候群」。日本媒体报道,目前至少已有23人因为在车里躲避余震出现类似症状被送往医院,其中多人病情严重。所谓「经济舱症候群」是指在像经济舱一样的狭小空间很容易造成血栓,引发呼吸困难,严重可能导致死亡。
据了解,16日凌晨熊本县发生强烈地震后,一个20人组成的中国旅游团被困当地一家温泉旅馆。总领馆得知后,紧急和日本有关方面取得联系。经协调,日方用直升机将20名受困游客救出。
约3万救援人员在泥土和瓦砾中搜救;日本媒体报导称,周二找到了一名失踪者,但已没有生命迹象。美国地质勘探局说,就能量释放而言,最新的这场地震是14日晚那场6.5级地震的22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当天上午的非常灾害对策本部会议上指出,此后灾情恐将扩大,政府方面将集结全力应对,并要求大幅增派包括自卫队在内的救援队。安倍晋三原定16日前往九州岛视察救灾工作,但这一行程随后被取消,改为在首都东京召开应灾会议。
日本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山田佑一告诉记者,目前避难所里有约20名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为灾民提供一些简单的诊疗服务及发放救援物资。现在人手有些紧张,但药品充足。 山田说,他和同事15日已为240名求助者看诊,灾民出现的主要病症是胸闷、感冒以及地震造成的外伤,比如玻璃扎伤等。
专家:或为日南海海沟大地震的前兆
熊本地震从14日的前震,到16日的本震,一直接连不断地震。日本著名私立大学立命馆大学历史都市防灾研究所教授高桥学在媒体发文警告,熊本地震可能是日本南海海沟大地震的前兆。
若发生巨大海沟型地震也可能危及台湾、冲绳、西日本和东日本的一部分。日本南海海沟从静冈县骏河湾延伸到四国、九州近海。2013年10月,日本大阪府曾宣布,如果南海海沟发生巨大地震后导致海啸,大阪府辖区内最多将有13万人死亡。
此外,据日媒此前报道,日本名古屋大学地震火山研究中心主任山冈耕春4月5日曾警告称,日本南海海沟地震是「一定会发生的、宿命般的巨大地震」,绝对需要应对之策。
研究已知,以日本东海地区以西的太平洋沿岸为震源的巨大地震迄今为止反复发生,最后一次是在上世纪40年代中期。山冈指出:「感觉上,下一次在举办东京奥运的2020年之后四五年内发生也不稀奇。」
南海海沟地震的推测受灾地区内人口密集地较多,也成为一大问题。山冈表示,就算是和东日本大地震相比,包括经济损失在内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如不采取切实的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
16日,日本气象厅称,本次地震是横向错动断层型浅源地震。目前震源附近的阿苏火山发生了小规模的喷发。不过,日本气象厅负责人此后表示,观测数据无异常,这是阿苏山司空见惯的活动,与以熊本县为中心的地震无关。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蒋海昆介绍,从目前的文献来看,普遍的观点认为,只有20%-30%的地震有前震。「在一个地震序列里,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为主震,但是如果某个地震序列仍在发生过程中,很难判断哪次地震才是主震。」蒋海昆表示,目前还不能完全预测地震,所以很难说会到此为止,「但余震的震级一定不会超过主震」。
